三尺讲台“红烛”情——记官渡口镇初中教师郑世刚

2017-11-13 11:23   长江巴东网  

特约记者 穆世祝 通讯员 陈部万

从1994年开始,珍藏的“红本本”足足有一箱子;“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光环,一层层环绕和包围……20余年时间里,他始终恪守一个坐标:三尺讲台。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传道受业解惑,这是我的天职和使命。” 植根教坛初心不改,他就是巴东县官渡口镇初级中学教师郑世刚。

既当良师又是益友

“郑老师既当良师,又是益友。在管理艺术上下功夫,实行全方位教育,审时度势,有的放矢,用心关爱,以情施育,所带的班形成了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校长马爱民这样评价。

学生向远(化名)的母亲去世、父亲残疾,性格非常孤僻,少言寡语,郑世刚巧用“心理疗养法”:发动同学主动和她交往,给她送衣物、文具,用“家”的温暖感化她的受伤心灵。最后,向远蜕变成一个阳光女孩,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天,学生谭妮妮考试失利,在宿舍哭泣。郑世刚把她请到办公室,撇开学习话题,与她聊上了运动员的故事。郑世刚别出心裁地描绘奥运冠军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风貌,牵引出他们面对挫折良好的心态,一下子,谭妮妮会意地悟出了老师的用心,一篇作文《月夜,我不再哭泣》表达了她的身心转变。

“现在,我每天努力学习,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只要朝着梦想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还明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所有爱我的人共同的愿望。”这是谭妮妮成长的内心独白。

个性制定学习计划、让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精心组织班级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的舞台。“无论学习好坏,郑老师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想尽办法,让我们每个人都不掉队。”考上巴东一中的学生桂鸿辉每每提及自己的成长之路时,都对郑世刚感激于怀。

潜心钻研教学相长

教和研是一名老师的“两只腿”,只有一起迈开步子,才会走得更稳健、更长远。走下讲台,郑世刚则一心扑在了教材、教法和学法研究上,潜心钻研教学和教研的深刻内涵。

把课堂变成一个自由空间,让抽象的东西鲜活起来。散文的配乐朗诵、记叙文分角色朗读、小说情境表演,把学生带进文章的意境中,在体验中学、在身临其境中悟,这是郑世刚语文课堂的生动一瞥。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学生由接受者变参与者,学生从书本跳出,在文字的想象中遨游。“特别期待郑老师的语文课,学得轻松,收获得也多。”一学生把语文课比作一桌“盛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巧功磨出精致活,郑世刚所带学科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荣获“教学质量奖”,撰写的《初中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小议初中语文三维目标的设定与落实》和《阿长与〈山海经〉》等论文在国家级、省级论文大赛中屡屡获奖。“教是站在讲台上的说教,研是待在办公室里的苦思,在‘研’上下功夫,教才会有高效率。”面对一串串成果,郑世刚如此阐释。

勇战病魔无私奉献

“学生学习是天大的事,不能落下一节课,他们耽误不起呀!”糖尿病并发症缠身,体重从157斤骤降到120斤,但在讲台上,郑世刚始终把意气风发的一面呈现给学生。

清晨伴着运动曲与学生上操 ,夜晚踏着月光回到宿舍,这是郑世刚的“单曲循坏”。“一天都看不到你的影子,这辈子都享受不到你的一点照顾和关爱,学校都成了你的家了。” 2010年4月,妻子重病住院,面对妻子的埋怨和年仅1岁的女儿,郑世刚骑车在医院、学校和家三点一线上奔波,从未请过一次假。

累,郑世刚却从未选择放弃和后退,一边打点滴、一边上课,这一幕感人画面时常会上演。”你老婆病了你也有病,别为了工作把自己的病搞严重了。”同事们的好言相劝,郑世刚依旧“固执己见”,还婉拒了校长为他请代课老师的想法。

二十多年如一日,在讲台上,郑世刚没有一次缺勤。“在我心中,教书就是我的生命,学生的高分成绩单就是对我最温暖的鼓舞和感动,我要在讲台上一直站下去。”如“红烛”一样,郑世刚演绎着“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温馨故事,甘当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