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
5月12日,晴,明媚的阳光洒在平阳河滩上,透射出火辣的夏滋味。
“叮铃铃、叮铃铃……”一声声上课铃,在巴东县溪丘湾乡平阳坝初中校园上空回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讲台上,戴上一副银色框架眼镜、捧着教科书,在黑板上舞动着粉笔的数学老师就是廖正国。
廖正国今年60岁,耕耘三尺讲台40余载,4月22日是他的法定退休日期。“这届毕业班要6月19日才中考,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他们送往理想的高中。”退而不“休”,廖正国毅然选择了延续这个“三尺讲台”。
和粉笔、教鞭、讲台结缘,似乎是命中注定,廖正国很偏执于教书匠这个职业。1975年7月,廖正国高中毕业,分配到老家白虎坡村白羊公社春光大队搞集体生产劳动,学历高、有文化,他很快被安排到生产队小学教学,扔下锄头,走上讲台挥舞教鞭,廖正国顿感几分风范。
耐心辅导作业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机遇和幸运同时降临到了廖正国身上。当时考点就设在如今的平阳坝初中,1000余名考生报名考试,仅廖正国和另外7名考生成功录取。在原巴东师范学校学习深造两年,廖正国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力养一人,智养千人,读书不光改变了自己,还要改变身边的穷苦百姓。”朴实的父母从小教给廖正国朴素的道理,刚一毕业,他就分配到了龙船河小学,几经调动,1985年,他被调入了平阳坝中学,一呆就是32年。
在平阳坝中学,放飞了自己的梦想,又来助飞学子们的梦想,廖正国把这比作是一次完美轮回。“三尺讲台就是我的舞台,每当站到讲台上,看见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就感到背后一股股强大的力量把我往前推。”在廖正国心目中,学生就如舞伴一样,要用心共同跳好这一曲教书育人舞。
或画图、或比划、或挥动手臂,台上的“讲课风”幽默风趣,台下的数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在廖正国身上。下课后,廖正国还为一知半解的学生开起了“小灶”,一点一点解惑和指点,直到学生茅塞顿开为止。
“我很敬佩廖老师的敬业精神,更钦佩他的教书智慧,他总是能把复杂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我们都能轻易吸收和消化。”学生谭晨可以说是廖正国的“粉丝”,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尖子生,好生和差生取决于老师的态度,廖正国始终把爱心和智慧作为教书育人的两块“法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廖正国深深信了这句话。
陪学生聊天
朱永锐是廖正国班上一名学生,十分厌学,上课经常玩手机,在校园里可是出了名的“捣蛋鬼”。下课时间,廖正国经常约上朱永锐到操场散步、聊天,渐渐打开了他的心结。“廖老师,我不想父母为我哭泣,也不想我的人生就葬送在手机上,我的成长是您给我的,这两个月我会放手一搏。”一条忏悔短信,刷新了他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个都不能少,给留守孩子多一份爱。”在廖正国带的两个毕业班上,留守孩子占了将近一半,他们留守的是孤独,缺失的是父母的抚爱。廖正国经常把留守孩子当成心理“知己”,帮他们在思想上爬坡过坎,心理上冲破铁壁,和他们演绎了一段段鱼和水的师生情。
“他虽是年长的老师,但教学方法很新潮、很新颖,值得我们后生之辈学习。”“廖老师就是杏坛上的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地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子。”……在办公室,提及“老前辈”廖正国,物理老师宋文敏、历史老师唐永彪等年轻教师们纷纷议论开来。
在办公室墙上的光荣榜上,2005届谭精灵、2008届卢斌、2014年贾春梅、2016届谭瑞……如今,廖正国的学生已有4个考进北京大学,得意门生数以千计。“廖老师的育人理念和做人学问,始终是我们学生孜孜以求的精神动力。”杜万年曾经是廖正国的学生,如今也在平阳坝初中任教语文,师生变成了朝夕相处的同事。
留恋学校每一处风景
中考前理应退休,廖正国却让夕阳散发别样“光和热”,选择和学生们一起迎战奔跑。“廖老师是我们学校老师典范,也为一座执教精神丰碑,到了退休年纪仍然把毕业班送到考场,这样他觉得才算是一场圆满。”平阳坝中学校长宋秀奎这样生动阐释。
四十载“教”心不改,三尺讲台坚守丹心。“4月22日退休,我‘走’不下讲台;6月19日中考,我放不下学生。在我心里,学生就是我一生的牵挂。”廖正国在延续的“三尺讲台”上,誓将梦想和幸福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