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贫困户刘奎翻了身(图)

2017-02-28 11:05  
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王辉铭



刘奎在家具厂做工


  “爸爸,今年你真的不出远门了吗?”春节刚过,8岁的女儿刘馨媛一直问爸爸刘奎这样一个重复的话题。

  “是的,爸爸今年就陪你们,在附近的一个工厂做工。”在女儿眼里,爸爸的回答就是一个“搪塞”。原因很简单:如往年正月初七、八,爸爸总会背上大包小包的行李到外地打工,一年上头才见爸爸一面。

  是谎言还是实话?刘馨媛半信半疑。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三),家住巴东县信陵镇大面山村的刘奎骑上摩托车,骑行半个小时,来到城区一家名叫香柏年木业的家具厂正式上班,吃上了木工这碗“技术饭”。

  黄土地板结得像石块,漏水如蔑筛,消瘦的土地根本“刨”不出生路,外出打工成了刘奎养家糊口的唯一路子。如今,儿子刘金平读上了初中,女儿刘馨媛也在读小学,开支一天比一天大,刘奎倍感生活担子沉重。

  2016年,在全县贫困户精准识别中,刘奎被纳入了精准扶贫对象。田地里种不出庄稼,如何挪穷窝、摘穷帽?对照精准脱贫“五个一批”政策,刘奎试图为自己划定圈圈,却无一条路径对口。

  数十家工业企业云集,这是素有“工业重镇”之称信陵镇的一张名片,可每年的“用工荒”却成了这驾经济马车的绊脚石。做好就业增收加法,搞好用工压力减法,信陵镇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辖区企业就业,通过加减法平衡贫困户和企业间的一对矛盾。

  下料、铣刨、拼接、打磨、上漆……在香柏年木业木制家具生产线上,刘奎和工友们做得井井有条。每天,平均有50余件家具从他们手中流出。

  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刘奎也成了朝八晚六的上班族。一个月工资3500元,午餐免费提供,对于这份工作,他很满意。

  “爸爸,你这次没骗人,今后天天可以看见你啦。”每天下班,刘奎都会骑上摩托车赶回到大面山上的家,女儿刘馨媛总会待在门口等他。

  从家到城区工厂骑上一个来回,时间就要花上一个小时,抽空闲陪陪妻子、儿女,刘奎认为这很值得。在家有了一份工作,还有不错的收入,“两全其美”的好事也让刘奎卯足了脱贫劲儿。

  走出寒门进了厂门,从农民变身工人,刘奎的身份来了一个大逆转。如今,和刘奎一样,9名贫困户在香柏年木业经历着这场改变。

  “贫困户进城务工挣到劳务工资,企业引进贫困户就业缓解了用工难题,这是一场利益和效益的双赢,也帮助贫困户冲出贫困线。”据镇党委书记焦旭东介绍,该镇正积极践行“精准扶贫+劳务输出”脱贫模式,让贫困户由身份之变转化成脱贫之变,走向小康新生活。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