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瑞勇
一栋栋改造一新的现代化厂房,一条条马力十足的生产线,一张张纷至沓来的订单……在无资金、无场地、无场房的“三道弯”上,信陵镇民营经济正爬坡过坎,渐渐驶上跨越赶超的快车道。
从爬坡到过坎,信陵镇民营经济崛起的源动力在哪里?在有产品、市场、就业、税收、规模和无资金、场地、场房的对峙与博弈中,企业主动拥抱转型升级浪潮,政府划圈子、出点子、找路子,共同迎来了民营经济回暖又一春。
本期记者在3月《民企如何“弯道超车”——信陵镇工业经济现状调查》基础上,以信陵镇家具产业为例,调查信陵镇家具企业如何在政府引导下搬迁组建新厂房,真正“搬”出了生产力。
信心:家具产业集群 抱团有闯劲
“环境好了,设施也改进了,一天一个人可以手工做四把木椅,效率翻了一倍呢!”11月5日,在巴东县香柏年木业有限公司家具生产线上,木工师傅向兴晓忙个不停。
下料、铣刨、拼接、打磨、上漆……十几道工序在一条生产线上有序完成,像这样的生产线有2条。“实木家具无甲醛、环保,样样都是抢手货。”香柏年木业创始者李振义做过木工,他从企事业单位改制下岗,创办了实木家具加工厂,公司也由起初的“光杆司令”发展成近30名员工。
现代化的厂房
厂房、办公区、生活区分区布置,在黄土坡社区柳荫路原看守所已被改造成一个现代、标准的小微家具产业园,除了香柏年木业,巴东尚品家具有限公司也进驻,成了一对“同门兄弟”。
3条生产线、40多名工人,每个月近400套沙发从生产线上流出。“我们的沙发都是手工制作,真材实料,俏销得很。”工人李昌柱介绍,目前正在赶做宜昌客商的500套沙发订单,尚品沙发已走进了武汉、宜昌、恩施和万州等县市的百姓家中。
没有品牌永远就是山寨版,企业也走不出“短命”怪圈,做了10多年服装总经销的尚品家具老板范应宁深谙这个道理。目前,他已成功申请了“纤夫缘”商标,借助纤夫这个“秘境巴东”核心品质,让巴东本土好家具走进湖北甚至全国的家庭。
寒心:无厂房的顽疾缠身 沦成“畸形”难迈步
没有家,就没有归宿感,同样对于企业,没有厂房也终究是在商海上“流浪”。没有一栋像样的厂房,很难扬起一面乘舟破浪的风帆。
2015年10月10日,一场火灾突如其来,价值50万元的家具、机械付之一炬,惨白的阴影至今笼罩在李振义心中。在原黄土坡印刷厂厂房,仅1000平米的场地,曾是他创业的起点,也成了埋葬梦想的“坟场”。如今,拥有了3000平米的厂房,他做梦都未曾想到。
新组建的家具生产线
在狭小空间,厂房是“挤”出来的,家具是“塞”进去的,再高大上的家具都毁了“三观”。“我们的产品是杠杠的,商家要求来生产车间参观下,我都婉言拒绝了,当然单子也就黄了。”尚品家具李昌英说出了曾经的尴尬和无奈,产品有底气,却在破烂的厂房面前,面子、单子两败俱伤。
里子实用,面子抹了黑,信陵镇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沦为畸形,在转型升级上迈不开步子。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进入倒计时,民营企业也急待安落“新家”。
暖心:政府保姆式服务 释放家具集群效应
2016年年5月6日,尚品家具领到了新厂钥匙,在流浪和担忧中绷紧的神经很快松绑。有了“家”,企业做大做强就有了底气。
在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后,一大批旧房、仓库闲置,可否改造成标准、现代厂房,让无厂房企业入驻,镇人大专职副主席谭新英经走访调研发现,滑坡区拥有相当一批闲置房屋,通过政府行政和政策杠杆调节可再利用,信陵镇党委政府经过与国资委、神投公司等多方沟通协商,同意把原县看守所作为企业厂房,香柏年木业和尚品家具2家企业搬迁入驻。
客商选购家具
修葺一新的8000平米厂房,标准改造的生产线,2家家具企业自成一家,丢掉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从粗放到集约,家具产业集群初显雏形。
企业要活起来,政府既当保姆还要当“媒婆”。在洽谈、协商、改造厂房和组织搬迁上,政府工作人员始终守住效率和效益这个轴心线,一切围着企业转。“无论厂房界限划分,还是物资搬迁转运,我们都是一条龙无间隙服务。”镇工业办工作人员向文丛一连几个月驻扎在企业里,为的就是企业“安家”,还要“安心”。
“通过搬迁安置让不同产业集群,真正形成微产业园或硅谷。”镇党委书记焦旭东说,目前,镇党委政府当好企业主心骨,为“无家”企业找“家”,对不同产业在区域分布、行业组合上集约集群,充分释放“搬”字下的生产力。在“工业强镇”指挥棒下,一张长江移民经济园分散式工业园蓝图正在描画,“四个信陵”骨架逐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