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巴东县东瀼口镇还笼罩在轻柔的薄雾中,陈功建家的窗台上已捕捉到第一缕晨光。66岁的陈功建戴着老花镜,右手专注地握着电烙笔,在葫芦表面缓缓游走。伴随着细微的“嗞嗞”声,一幅灵动鲜活的“年年有余”图,从焦褐色的纹路中悄然浮现。案头那堆叠如山的千余枚葫芦,每一枚都镌刻着他与死神顽强抗争的岁月,见证着生命不屈的力量。
“癌症不是终点,是让我重新活一次的起点。”陈功建摩挲着胸口那道手术留下的疤痕,瘦削的脸庞刻满岁月的沟壑。命运的重锤,曾两次狠狠砸向这位坚强的汉子。
“十几年没进过城,连西一路、西二路在哪都不知道,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守着她,八把轮椅都被我推坏了。”回忆起往昔,陈功建声音有些哽咽。2006年,妻子因脑梗瘫痪在床,从此,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十四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倾注着他对妻子最深沉的爱。然而,2020年,妻子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他。
命运的磨难并未就此停歇,本该享受幸福晚年生活的他,就在同一年,被确诊为食道癌。“当时感觉天都塌了,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一纸诊断书,瞬间击垮了这个坚强的男人。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二的食道,化疗的痛苦、脑梗与肠梗阻等并发症的轮番折磨,让这位曾经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的语文教师,只能躺在病床上与病魔苦苦抗争。消毒水的气味、仪器的滴答声,成了那段黑暗日子里最熟悉的陪伴。
“那时分不清窗外是晴是雨,生活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回忆躺在病榻上的日子,陈功建的眼里噙满了泪花。
转机出现在术后第二年的复查途中。女儿带他漫步汉川市公园,偶遇一位老师傅用烙铁在木板上作画。陈功建被一幅幅灵动的图画深深吸引,他便诚恳上前请教。得知他的抗癌经历,老师傅深受触动,欣然收其为徒。从此,葫芦烙画成为陈功建与命运抗争的新战场。
化疗带来的手颤让线条歪扭,视力模糊让画面重影,但陈功建坚持每天练习三小时。“什么事你把它当回事,就成了事;不把它当回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五年间,1000余件葫芦烙画作品从他的掌心诞生。这些凝聚心血的作品,他从不售卖,而是免费赠送给全国各地喜爱葫芦艺术的人。“这都是吉祥物,希望把福气、平安的祝福传递出去。”邻居马玉兰捧着他赠送的葫芦爱不释手。
如今,陈功建的家成了邻里间的“快乐驿站”。每日清晨,悠扬的二胡声与烙画的“嗞嗞”声交织;午后,乡邻们围坐在一起,欣赏烙画、畅谈人生;闲暇时,他还活跃在镇上的文娱活动中,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陈老师不仅是我学生时代的良师,更是我人生的导师。他的乐观与坚韧,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学生张家莲的话语,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这支小小的电烙笔,不仅在葫芦上绘出艺术之美,更勾勒出一个抗癌斗士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通讯员 严玉玲 向锐哲 陈功龙
一审:郑宸
二审:邓雅君
三审:向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