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酒都”发展论坛现场
本网讯(记者 谭平 谭黎 特约记者 向兴波)“千年老街”开街、水布垭酒业全自动基酒生产线投产、千吨酱香型白酒生产线投产、三峡酒业工业旅游园开园……10月9日,巴东县“武陵酒都”发展论坛举办期间,一部部“大戏”在野三关镇接连上演,为助推当地酒旅融合,完善现代酒业产业链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标志着巴东“武陵酒都”已初具雏形,迈出了跨越式一步。
陈行甲致辞
中酒协白酒分会副理事长、白酒专家栗永清,贵州茅源集团董事长余方开,北京市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王银臣,北京牛栏山酒厂副厂长魏金旺,以及省旅游委、钟祥市、湖北中医大学和州经信委、食药监局等省、州嘉宾,县委书记陈行甲,县委副书记、县长单艳平,县领导刘太可、张亚平、邓亚敏、钱才东、肖金科、刘传谊、朱宏等参加活动。
此次“武陵酒都”发展论坛以“老街·老景·老酒”为主题,旨在加快实现工业与旅游的良性互动,促进白酒产业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提升“武陵酒都”的品牌影响力。
单艳平致辞
期间,举行了野三关镇“千年老街”开街仪式。这条老街是野三关镇酒旅融合的重要一环,可追溯至北宋时期,曾商贾云集,各种手工艺人、特色美食传承千年。如今,老街再次焕发活力,县政府投入重资,对这里进行复古改造,着力恢复古街建筑风貌,并引进民间传统的“九佬十八匠”等各类手艺人,对农耕文化进行活态传承和展示。
漫步千年老街
陈行甲宣布“千年老街”开街。随后,全体嘉宾踏着青石板路,沿着鳞次栉比的木房子和酒铺,漫步“千年老街”,品一杯老酒,触摸岁月的痕迹。摔碗酒、炭火烙饼、斑驳旅店、铁匠屋、老水井……一步一景,处处有韵。
老街古色古香,让人回味,而朝气蓬勃的酒业企业则充满活力,让人振奋。当天,基酒年生产规模3000吨,销售已达1个亿的巴东茅源酒业,年产1000吨的酱香型白酒生产线正式投产;水布垭酒业全自动基酒生产线正式投产,可年产12000吨基酒,新增就业岗位400个;融合了酒文化、酿酒加工、养生保健、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三峡酒业工业旅游园开园。
水布垭酒业全自动基酒生产线正式投产
嘉宾们走进各酒企生产车间,实地参观了先进的酿酒生产工艺和设备;来到酒文化长廊、藏酒洞、原生态酿造车间,亲身感受当地悠久、厚重的酒文化。
王银臣感慨地说:“我见证了巴东系列经济活动,看到了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感到由衷的高兴。巴东经济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北京有幸参与推动三峡库区巴东的发展进程,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北京将一如既往扎实工作,让巴东建成一个拥有独特魅力优势,不断进步的城市。”
发展论坛上,单艳平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对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白酒产业是巴东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巴东脱贫奔小康的希望产业。我们坚信,有三峡酒业的深厚基础,有水布垭酒业和茅源酒业的有力支撑,有坊间酿酒的浓厚氛围,打造“武陵酒都”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中酒协白酒分会为野三关镇授予“武陵酒都”牌匾
随后,陈行甲为巴东县酒业行业协会授牌,栗永清为野三关镇授予“武陵酒都”匾牌。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老街·老景·老酒”展开了讨论。三峡酒业、茅源酒业、水布垭酒业三大酒企代表,介绍了各自企业经营现状,未来发展规划。围绕怎样做大做强巴东县白酒产业议题,中国酒协白酒分会、相关高校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负责人纷纷建言献策。
陈行甲强调,巴东地域位置特殊,发展的根本还是在生态文化旅游,所有的工业、农业都要围绕“旅游”来谋划;野三关镇作为“一县双城”中的一城,要再添措施,再鼓干劲,继续努力奋斗,着力打造“沪渝第一关、武陵山酒都、华中后花园、中国达沃斯”。同时,各级各部门要抓好品牌营销,企业抓好产品和生产销售,双方精诚合作,实现共赢。
当天晚上8点,“千年野三关,武陵酒都风”文艺晚会如期举行,歌舞、小品、快板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为当地群众送上丰富的文化大餐。
“千年野三关,武陵酒都风”文艺晚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