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辉映万颗星 —— 乡镇党校实践探索的“巴东路径”

2019-06-24 15:16   长江巴东网

云上巴东报道 世间万物,离不开阳光雨露滋润。共产党员要想永葆政治生命力,关键在于补钙壮骨、立根固本,加强学习是不忘初心的秘诀。

党校,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和教育的学校,党员成长的“摇篮”。党员进党校、上党课,打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扇窗。

全面从严治党,“全”字关键在于一个党员都不能少、每一堂党课都不能落下。

鄂西深山的巴东县,在长江之滨用涉水闯滩的精神之力勇探党校改革深水区:设立乡镇党校,将党员干部培训向乡镇延伸,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巴东县在乡镇党校课程设计、师资配备、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摸着石头过河,闯出了一条“巴东路径”。

从“少数”到“全部”

——党员上学不再难、不再贵、不再远

“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到党校学习,这堂课上得太有意义了。”在巴东县金果坪乡委党校流动课堂上,腿脚不利索的老党员徐泽龙一个劲儿地直夸好。

金果坪距县城180公里。徐泽龙算了一笔账,到县委党校学习一天,来回时间3天、车费100多元,还有住宿费和伙食费,现在乡镇党校流动课堂开到了村,真叫一个方便。

巴东南北狭长,全县17238名党员如哑铃状零星分布。“县级党校培训对象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新进公务员、村级主职干部等,无法对乡镇、村级普通党员培训全覆盖,大量农村党员从没在党校学习过。”巴东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田从云说,县委党校容量有限,党员“失学”现象普遍。

党员教育培训从“少数”扩大到“全部”,巴东县全力破解党员上学难、贵、远问题。2017年上半年挂牌成立12所乡镇党校,由乡镇党委书记任校长,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任常务副校长,相关部门做好开班期间组织、教学和后勤工作。

乡镇党校是一个新鲜事物,怎么办校?没有一个参考答案。为时一年,巴东县委党校主动沉入基层一线,摸清党员结构,调查培训需求,征集意见建议。在一份份报告、一张张建议书中,县委党校在乡镇党校建设方程式中完美求解。

“我都快80岁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进党校。这堂课让我知道了党员应该怎么做,哪些事做不得。”5月10日,溪丘湾乡委党校首期农村无职党员培训班开班,63名无职党员第一次上党课,老党员邓忠连称这堂课就是场“及时雨”。

近3年来,该县累计举办乡镇党员培训班115期、150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从“大班”到“兴趣班”

——走出书本、跳出课堂,在特色实践中学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党员需要什么?党校教什么?跳出理论框框,乡镇党校根据各乡镇特色和实际,把课堂搬到实践基地、教育基地,从县委党校的“大班”转向“兴趣班”。

6月3日,在沿渡河镇泉口村,镇委党校一堂特色党课开讲。“学容易,干难,要边干边学,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改梯田就是改造思想到改造自然的过程。”台上的老师名叫陈华兵,23岁时跟时任泉口公社党委书记张植弟改梯田,20年时间靠钢钎大锤、吃包谷红薯换来1200亩梯田。

眼前,梯田从山脚到山顶,一株株茶苗在风中摇曳,“泉口精神”依旧在山谷间传承。100余名镇直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参观梯田,重温入党誓词。“泉口就是一部生动的红色教育活教材,每一级梯田都是鲜活、生动的教案。”镇组织委员、镇委党校副校长魏长晖这样比喻。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带有泥土气息的讲课,才会入脑入心。在“向山要粮、改坡为梯”的沿渡河镇泉口,在悬崖峭壁人工开凿水渠引水的清太坪镇“绝壁天河”,在红军与敌军激烈交战的溪丘湾乡“万仙洞”……一批党员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成了乡镇党校的特色实践教学点。

2018年9月29日晚上,大支坪镇委党校学习室灯火通明,30余名年轻党员干部交心谈心,气氛热烈。党员干部白天下乡,平时没有时间学,课程没计划、没系统,学习效果自然差。大支坪镇委党校开设党校夜校学习班,实行“白+黑”学习模式。

台上讲、台下听,这是教与学约定俗成的模式。金果坪乡委党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探索实践“点单式”授课模式,在茶园、果园、基地开办“流动讲台”,将创业知识技能送到党员身边,改变了党员跑路赶课、老师单向授课的“填鸭式”教学。

教师走下讲台,用交流研讨、情景模拟、体验行动教学方法打造党员随身课堂,让“学”不单调,“做”有趣味。目前,信陵镇、官渡口镇借助“互联网+”视频系统,镇委党校开设“一室一系统”网络课堂,仅需一根网线,全镇各村党员足不出村,即可在不同地点、同一时间上同一堂课。

从“当学生”到“当老师”

——回归现实、实用为王,党员人人上讲台

“心中时刻怀着党心,用公心去创业,人生才不会变质。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带着甘家坪村乡亲们过上好日子。”6月11日,在巴东县委党校普通党员示范培训课上,一位年轻党员的精彩讲课博得阵阵掌声。

这位老师名叫杨州,是80后创业青年。他依托革命老区村、贡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资源和政策优势,建茶叶基地、办茶厂、开茶叶直销店,让村庄变美、茶农变富,在红土地上播种绿色希望。如今,杨州从创业舞台走上讲台,分享党员带头致富的经验。

乡镇党校是党校的神经末梢,党的政策和方针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关键要用好乡镇党校这个集散地和“话筒”。巴东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实施人才兴校,打造一支讲土话、用土教材的乡镇党校师资队伍。

目前,巴东县乡镇党校采取内招外聘相结合方式建好党校师资库,镇委领导班子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分别进行党性教育和专业授课,聘请党员先锋、致富带头人等兼任老师,现身说法,培训内容榨干水分、分享干货。

家住长江边的信陵镇营沱社区党员陈远萍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长江河道信息员。每天早晨起床,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到2公里责任段巡查,看有无在河岸倾倒垃圾、违规占用河道行为,和社区书记随时微信在线汇报。在乡镇党校课堂上,她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守护“母亲河”的故事。

身边党员讲述身边的“硬道理”。在乡镇党校,每一名来自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都有机会从台下学生变成台上老师。巴东乡镇党校推行开放式办学模式,紧扣农村基层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准扶贫等主题,专业老师讲理论、兼职老师讲实践,实现党员教育、政策传达和方法指导的“一堂课”叠加。

一束光辉映万颗星。八百里巴东,乡镇党校就是新时代下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播种机”,把思想种子播撒到万名普通党员心中,在“为人民服务”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廖薇子)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