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巴东报道(融媒体记者 谭黎 谭雪芬 阙晋伟)“易主任,您好啊,我想发展农业经济,挣点钱还账,我家庭情况您也晓得,希望您能帮我想想办法。”
“有这个想法很好,明天我就来,针对你的实际,一起商量做些什么。”
挂完郑建东的电话,巴东县金果坪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易盛荣就被妻子张梅英“训斥”,“又去不成了,你说你,结婚这么多年,你放过我多少次‘鸽子’?眼里还有没有这个家?”
“这不是临时有事情嘛,你放心,下次一定带你去县城,多买几套衣服。”易盛荣虽然忙着向妻子解释,内心却十分愧疚,因为像这种爽约的事已经发生过太多次。
家住泗井水村六组的郑建东今年68岁。2007年冬,本来过得有滋有味的郑建东一家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大火会带走其毕生所有,尽管没有人员伤亡,但从此一贫如洗,走上了借钱、贷款之路。
在郑家最困难的时候,作为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易盛荣多次前去安慰鼓励,帮助他们重建新房,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在易盛荣等的帮助下,2008年,郑建东住进了两层小平房,但是所修房屋欠下了不少外债,加上郑建东老伴儿陈明秀身体瘫痪、重病在身,女婿车祸身亡,还有两个孙子需要抚养,让郑家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郑建东家的困难, 易盛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领郑建东和部分村民前往建始县参观学习种植技术,又带领大家发展药材。
没有启动资金,如何发展?易盛荣为郑建东提供小额担保和扶贫贴息贷款20万元,让他种植贝母、何首乌、白芨等中药材50余亩,并带头成立药材专业合作社,目前该村药材年产值已超过60万元,带动贫困户23户48人就业。
村民富了,易盛荣的干劲更足了。
而每当夜幕降临,金果坪集镇上总有一间鞋铺还亮着灯。那是妻子张梅英在等易盛荣回家。
虽然结婚几十年,但因为易盛荣忙于工作,夫妻俩总是聚少离多,就算每天易盛荣回到家,也是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处理村里的一些事情。
“你就是喜欢和老百姓说话,和我却没话讲。”易盛荣不善言辞,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给了村里的老百姓,妻子多少有些“埋怨”。
渐渐地,张梅英发现找易盛荣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对他的评价有口皆碑,张梅英慢慢懂了,对丈夫的工作越发支持,她便独自扛下家里所有事,叮嘱他一心一意把工作搞好。
有时周末,易盛荣正在吃饭,老百姓找过来了,易盛荣便赶紧放下碗筷去解决老百姓的事,每次回家,张梅英总是热好饭菜等着他。久而久之,张梅英的鞋铺也成了乡人社服务中心的“第二办公室”,经常挤满办事、咨询的人。
现如今,张梅英也成了“人社编外职工”,老百姓经常咨询的问题,张梅英都能解答,实在解答不了的,就给易盛荣打电话。遇上从远处来的人,还张罗一顿饭。
易盛荣的女儿易霓虹北京大学毕业,考上硕士研究生,如今在上海工作。她曾在《我心目中的爸爸》一文中写道:很长一段时间,爸爸在我心里只是爸爸而已,等我也工作了,才发现他是很了不起的人。直接到我家找他咨询业务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经常是饭点,他从不生气,永远耐心解答一切问题……这是我的爸爸,对我是有些笨拙的爱,叮嘱我要干一行爱一行;对工作是无怨无悔的投入,是真正不争不抢的“孺子牛”。
(责任编辑: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