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定明:放弃百万高薪 建千亩扶贫产业

2019-06-03 15:12   长江巴东网  


云上巴东报道(特约记者 张应喜 张安地)巴东县野三关镇上李坪村村民谭定明原本是年入百万的老板,但他却放弃安逸生活,选择返乡创业,建起千亩扶贫产业。

“以前,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总是以种洋芋、苞谷为主,别说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连填饱肚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谈及返乡的初衷,谭定明朴实的话语间,流露出一腔真情,“我觉得应该回来带领乡亲们做点事,不为赚多少钱,主要是想为家乡做些贡献。”

靠山吃山 当上产业转型“领头雁”



谭定明(左)指导贫困户进行漆树管理

现年41岁的谭定明,1999年中专毕业后,只身南下广州打工。经过14年的打拼,他逐渐站稳脚跟,成为了年收入过百万的老板。在从事服装批发和汽车配件销售中,他接触了一些国际国内生漆经销商,逐渐学习掌握了一些生漆栽植和生漆深加工技术,并了解到当前的生漆在国內外市场都比较俏销。

他联想到自己家乡的土质、气候适宜漆树生长,不仅已经生长有很多漆树,而且闲置荒山面积大,还能继续栽植。这不正是可以靠山吃山嘛,谭定明当即决定返乡创业。

2014年,谭定明踏上返乡之路。

但由于村民们的传统种植思想根深蒂固,谭定明的想法并未得到大众认可。谭定明决定自己先做个示范。于是,他投资40万元,从重庆云阳购进优质漆木苗和中药材种苗,在自家25亩责任田、责任山和荒地里栽植漆树2600株,并在树下全部套种上贝母、竹节参等名贵中药材。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仅林下药材就收入15万多元。

有了示范引领的“领头雁”效应后,村民们开始跃跃欲试。如今,2组贫困户李红平不仅发展了17亩漆树,种植了47亩马蹄大黄,还创办了宏鹰中蜂养殖场,把原本一文不值的闲田荒山变成了自家的“金山银山”。

林下种植 念好抱团发展“致富经”


林下经济基地

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致富,特别是帮助产业投入有困难的贫困户,谭定明决定采用“借鸡下蛋”的激励措施,免费为周边11户贫困户提供种苗,并进行技术指导,用“保姆式服务”帮助他们栽植漆树30多亩,种植药材8亩,由于科技栽管,漆树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每亩平均药材年收入8200余元。

2015年5月,谭定明与人合作,共同注册成立了巴东县鑫田生态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他又在柳家山社区租赁农户土地360亩,投资90余万元,从重庆云阳购回优质漆树苗和中药材种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成功打造了漆树与林下种植药材、养鸡于一体的林下经济基地,栽植漆树25200余株,建立药材苗圃基地10亩,林下种植贝母、竹节参、枸杞等名贵中药材200亩。合作社还为基地周边20多户贫困户免费提供漆树苗1800株,并提供技术指导,免费供应化肥20多吨,吸纳20多户贫困家庭劳力就近务工增收,年付工资15万多元。

“跟着合作社干产业,心里有底,实惠也多,真是蛮划得来。”柳家山社区6组村民黄在荣介绍,他将12亩责任田以每亩每年300元的租费租给合作社栽植漆树,每年纯得租费3600元。同时,黄在荣夫妻全年在合作社的基地上管理漆树和药材,年务工收入24000元。

至目前,谭定明共投入资金140万元,漆树总面积达到1000亩,覆盖贫困户210户688亩;林下种植贝母、马蹄大黄等药材440亩,利益联结贫困户181户220亩;合作社基地共吸纳常年务工的贫困户28户。

产业扶贫 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火参果种植基地

作为贫困村,上李坪村村集体收入一直是一块顽固的“短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村集体收入,村里的很多公益事业严重滞后,这也是困扰几届村支“两委”班子的“老大难”问题。

今年,在恩施州农业农村局的对口帮扶下,该村正式将消除集体经济产业“空壳村”作为村支“两委”班子的重要解决事项,与鑫田生态林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为期6年的产业扶贫协议,将38万元的帮扶资金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交由该合作社使用。合作社利用帮扶资金采购了钢架棚、围网等,发展了30亩火参果种植基地,并套种上贝母。每年按股本金的6%向村委会缴纳固定股权分红2.2万元,村集体则将股权分红的80%收益分配给贫困户,另外的20%归村集体所有,用于村公益事业的专项支出。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激发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

至此,上李坪村可以连续6年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6年后,钢架棚、围网等固定资产仍然可以通过续签、转租、入股分红等形式,获得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该基地还吸纳贫困户务工。13组的贫困户宋吉顺虽是聋哑人,但人很聪明。合作社专门为他购置了一台简易除草机,长期雇佣他负责基地除草工作,每年收入9000元。

目前,合作社发展的火参果苗已开始移栽。作为高端水果的火参果市场俏销,江西客户已提前与合作社签订了购销合同。

“合作社的发展很顺,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政府还帮我申请办理了20万元的小额贷款。”如今,谭定明信心更足了,他的千亩扶贫产业又有了“三张新蓝图”:变闲田荒山为“金山银山”,力争通过2到3年时间,使全村的漆树、马蹄大黄、贝母等种植面积扩大到闲田荒山总面积的70%以上,为贫困户培植稳定增收的脱贫产业;打造中药材集散地,通过初加工和深加工,增加马蹄大黄、贝母等中药材的附加值,将上李坪村逐渐打造成为中药材集散地;筹建乡村民宿康养村,抢抓野三关“避暑经济”机遇,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民宿康养产业,将上李坪村打造成野三关民宿康养的“后花园”。

(责任编辑:张夏)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