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卜龙:藏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

2019-03-18 15:23   长江巴东网  

记者 曾垂伦



倒卜龙村全景

倒卜龙村位于巴东县清太坪镇西部,距离集镇18公里,是一个偏僻而寂静的古老村庄,该村地处野三河与清江河交汇处,两江包围,地形狭长,在当地有“巴东半岛之称”,也是清江流经巴东的第一个村庄。

这里风景如画,古木参天,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村内有县级文物2处、州级文物1处,兰家大院、倒卜龙石亭、十甲老屋等土家族代表性建筑群保存完好。

在该村2组,被当地村民称为“城上”的大山上,可以一睹野三河、青龙河汇入清江而形成的十字江奇观,这里也是清江上第二个十字江。最近,有村民在这里发现了多处古炮台、战壕等遗迹。

“城上”共由9座小山丘组成,从山顶依次绵延至河谷。三面环水,绝壁千仞,山脊最窄处仅3米,两边则为悬崖绝壁,易守难攻。沿着山脊的小道可直达河口交汇处,沿途绿树成荫,随处可见人工修筑搭建的石头工事。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向运朝介绍,1930年-1931年,当地富豪兰朝洞在此修筑工事,抵御外来侵略。现在还能依稀看到炮台的遗迹,只不过昔日雄伟的炮楼已不见踪影。

这里一共有三个炮台、三道战壕,从上往下依次排列。

“在山顶的炮台处,我们还能看见残垣断壁,炮台占地约20平方米,炮台内已被杂草、灌木掩盖,炮台四周还残留着高约50厘米的土坯墙。”该村党支部书记向运朝介绍说。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扑所迷离的历史故事,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山外的游客来此游览观光。

在该村2组有一座始建于晚清宣统三年,即(1911年)落成的兰家大院。据传,兰氏先祖于清代中期落户此地,发迹后,在清朝中晚期修建了这座完整的建筑群落。

大院坐南朝北,占地75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共有4个天井,又称“四重天”。该建筑由砖、石、木混合建造,墙面石灰抹面,并绘制了精美的彩色图案,天井之间有青砖风火山墙做隔断,堂屋、厢房则以木板做隔断。飞檐翘角木格窗,青瓦白墙吊脚楼,属于典型的汉族与土家族民居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兰家大院于2011年被纳入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甲老屋建于清朝年间,至今有280多年的历史,占地700余平方米,老屋宽20米,深35米,共有房屋18间,呈长方形对称布局,由砖、石、木混合建造,墙面石灰抹面,并绘制了象征富贵吉祥的彩色图案,属于县级保护文物。

倒卜龙石亭修建于清咸丰2年,系向氏家族为其先祖所修纪念碑亭。石亭呈正方形,宽2.5米,高5.5米,有飞檐3层,亭前置有石象、石狮和梅花桩,雕凿工艺精湛,气势恢宏!石狮、大象、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仅精美的石雕,60个工匠就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石亭不仅构建精美,结构也十分巧妙,堪称一座艺术碑林。1993年被巴东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保护文物,并被写入《巴东县志》中,作为古建筑,与秋风亭、无源洞石桥齐名。

2010年,一伙盗墓贼将石亭上的两个龙柱和梅花桩盗走,后经公安机关全力追捕,梅花桩已追回,但两根龙柱至今仍下落不明。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朴的民风民情、秀美的自然山水,构成了倒卜龙村一道集人文、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靓丽风景。目前,该村正在积极申报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和历史文物修缮保护项目,对现存的历史遗迹进行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并编制了乡村旅游规划,以独特的民居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以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