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荣丹
杨绍南(右二)走访入户
巴东县官渡口镇凉水井村位于长江巫峡南岸,是一个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的深度贫困村。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503户15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48户761人。
2018年,县人民法院牵头,县文体新广局、非遗文化中心、建设银行巴东支行共同帮扶凉水井村。恩施州脱贫攻坚“一号令”出台后,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绍南主动请缨,担任驻村“尖刀班”班长。
号准脉,对症下药
2018年2月27日,经过3个多小时路程,杨绍南到达凉水井村。“让凉水井如期脱贫同步小康,可能比想象中要艰难。”杨绍南暗下决心,一定得号准脉,对症下药。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道。“凉水井村位于二高山,不适合发展柑橘、茶叶和中药材,但之前村里种过核桃,气候条件也适宜,我觉得发展核桃产业挺靠谱。”经过多次入户走访调查,反复征求老百姓意见,“尖刀班”和村支“两委”不断沟通、商议后,一致通过核桃产业发展方案。
说干就干!杨绍南带领“尖刀班”成员,挨家挨户宣传产业发展政策,制订产业发展方案,聘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到平阳坝、野三关实地考察,并及时申报项目。经多方协调,仅半个月就敲定了项目,优选核桃树苗后迅速运到凉水井村。
杨绍南和“尖刀班”成员,既当“监工”又当“小工”,忙碌于田间地头,坡上坎下,路边屋旁,不仅督促村民按时出工,还帮忙挖窝子、搬树苗,硬是抢在清明节前将2.6万株核桃树种到了田间地头。
抓成效,技术加持
发展核桃产业,并非把树苗种下去就行了,后期管护也得跟上。杨绍南聘请专家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村民剪枝、打药等管护技术。
10多天后,不仅大多数村民掌握了管护技术,“尖刀班”成员也成了行家里手。刚参加工作的“尖刀班”成员田海青、胡科明碰到单位同事就“嘚瑟”: 跟着杨院长工作,既学农村工作经验,又学农业科学技术!
因管护到位,村里此前种植的老品种核桃树,当年挂果率提升60%以上。
“过去不懂技术,种的400多株核桃树一无所获。‘尖刀班’驻村帮扶后,给了我们技术上的指导和支持,2018年收了几百斤核桃!”一组村民向传先逢人就“炫耀”他的收成。
促长远,农商结合
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光靠发展传统产业还远远不够。杨绍南与巴东县泰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定,以“公司+农户”模式,由企业以每年3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525亩,规模发展核桃并集中管理,待有收益后再与村民分成。
如何把20多公里的组级公路硬化成水泥路,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如何让家家户户吃上自来水,改变从前挑水吃的局面?杨绍南又在心里打起了算盘:“补短板”建设,必须争取项目和资金。
杨绍南积极奔走于相关部门,争取相关支持。
10个月时间,杨绍南组织新建7口50立方米的水池、一口100立方米的水池,整修一口100立方米的水池;整修组级砂石路2.2公里,争取到新修1公里公路、硬化5公里村级主干道的项目。目前,安全饮水和道路建设项目均已实施,基础条件正逐步改善。
“脱贫攻坚,不能等也不能歇,因为老百姓等不起!”杨绍南带领“尖刀班”,服务峡江百姓,让凉水井变了样,让群众生活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