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嫣然
“以前,我们这儿不通路,买东西都是自己用背篓背。”12月20日,巴东县官渡口镇大坪村九组村民李仕平站在自家院坝里,看着入户的水泥路,感慨不已。
官渡口镇大坪村辖9个村民小组403户12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5户309人。在2010年以前,村里交通不便,产业发展落后,村民们增收困难。而这一切,在孔凡林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从担任村书记后,孔凡林主动从村民最盼、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要致富先修路。孔凡林一直认这个老理儿。2010年前,大坪村除五、六、七组通公路外,其余六个组都没有通公路,村民出行非常困难。孔凡林上任以后,充分把握政策机遇,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和移民机遇,不仅修通了剩余几个组的公路,还对一至四组的公路进行了道路硬化。近几年来,全村修通道路20.8公里,硬化公路里程15公里,除八组因地形条件暂没有公路外,全村公路基本实现通达入户。
“我们现在都可以骑摩托车上街买东西了。不管下雨天晴,也不会像过去一样满身泥。”谈及现在出行方便,村民李仕春脸上露出幸福地笑容。
眼看着路通了,孔凡林又将目光投入到安全饮水的问题上。由于没有水源,村民靠挖掘水坑积蓄雨水或去几里地外挑水,来满足日常用水需要。山高路远,挑水难不说,要是遇干旱季节,饮水更是困难。
孔凡林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下定决心要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问题。2014年6月,孔凡林向官渡口镇党委政府反映了村里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随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多次到大坪村进行走访调查,寻找水源,最终在水洞溪村寻找到合适水源。2015年8月,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在五组修建蓄水池200立方米,六、七组修建蓄水池300立方米,铺设管网7200米,解决了百姓“饮水难”。
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如何致富?
据了解,大坪村村民以前主要种植传统作物,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田地荒芜,村民整体收入偏低。为打破这一桎梏,2017年4月,孔凡林组织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到秭归县水田坝、郭家坝、沙镇溪等地考察,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通过多方位考虑,决定以种植伦晚为本村的主打产业。
2017年8月,大坪村成立了柑橘专业合作社,264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有77户。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租赁农户土地1200余亩,发展优质伦晚600余亩,下一步,计划再发展800余亩。
“作为一名村书记和人大代表,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要把群众的利益怀揣心间,并结合工作实际,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今,作为两届县人大代表的孔凡林,依然充满激情地奋战脱贫攻坚的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