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瑞勇 朱映城 通讯员 田宇希
西坪村一隅
“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要为他们做好主、办好事。”用天地间一杆秤,一头挑着民生、一头挑着民心,用担当和责任贴近群众、温暖群众,他就是巴东县茶店子镇西坪村支书龙祈臣。
常怀温情,所以温暖,龙祈臣被群众称为“暖男书记”。建强一个基层支部引领党员方阵,描画一幅产业版图传递小康福音,身怀一颗为民之心巧解纠纷千千结,在红色动力、绿色引擎的拉动下,龙祈臣用暖意、暖心、暖情捂热了“为人民服务”的五个大字,生动践行了“甘当人民好支书”的深刻内涵。
一个支部一轮太阳 把暖意送到群众心坎上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为西坪村党支部书记的龙祈臣,在村干部这个岗位上干了20几年,深刻明白“支部聚热、党员聚能”的示范引领功能,支部建强了,党员带头了,党的暖意才会送到群众心坎上。
六个村民小组,184户、637口人,其中党员18名,这是西坪村的党建数据库。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龙祈臣将村支部比作小康专列的车头。自2015年以来,巴东金丝猴保护区管理局驻村帮扶西坪村,龙祈臣将驻村工作队3名党员纳入村支部,两班合并成大班,借助“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屋场院子会、村民代表会,让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政策飞入百姓家,一个支部构建了发展强磁场,释放了脱贫聚能量。
龙祈臣(右)指导烟农烟叶分级
“烤烟时,特别要注意高温、湿温,温度和湿度要双向控制,这样烤出的烟叶有看相,等级也才会高。”在烟农王金城的烤烟房中, 老党员龙发勇经常上门传授“烤烟学问”。自1978年改革开放土地包产到户,龙发勇种烟四十年,还当了30余年的村干部,是村里响当当的致富“领头雁”,还是备受烟农推崇的“土专家”。如今,和王金城一样,41余名烟农都拥有一名党员“产业顾问”。
3月5日,正值植树节前夕,村支部、驻村“尖刀班”党员在村级公路沿线栽种1000余棵柳杉树,这是党员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绿”彩的生动实践。在支部特色实践活动上,每名党员配备一把扫帚、一把撮箕、一个口袋,走上公路清理垃圾,走村串户宣讲“六城”同创政策,与村民“约法三章”:院子扫干净、柴草码整齐、房前屋后锄利索。
屋场院子会
卯足了精气神,漾起了文明乡风,党员把新时代的春风暖意送到了群众的心田。“村支书给我们当家,党员给我们引路,小康路上我们才不会掉队,才能过上红火的好日子。”在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屋场院子会上,聆听完村支书龙祈臣的动情宣讲,一组村民龙世蟠深有体会地说。
一个产业一张版图 用暖心连接群众小康路
海拔1200米,西坪村被冠上了小高山村的名号。距离茶店子集镇8公里,青壮年外出涌入打工潮,老年人墨守一亩三分地,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500多元,勉强过了温饱线,根本不敢奢谈小康。
“要走活产业这盘棋,贫困窘境才可能破局。”如何根治和拔掉穷根?村支书龙祈臣心中深深明白“产业”的关键作用。西坪村是烟叶种植“资深村”,一亩地的烟叶子相当于3000元的红票子,龙祈臣把烟叶作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靠山。“是龙书记拯救了我们这个不幸家庭,没他拉一把,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今年74岁的贫困户龙发国谈及一前一后的变化,“龙书记”这三个字最有感情分量。
贫困户龙发国的幸福新生活
龙发国右腿三级残疾,儿子患肝癌去世,儿媳离家出走改嫁,和老伴含辛茹苦把孙子龙宇拉扯成人。一个风雨中的家,龙祈臣第一个站出来“撑腰”:帮忙争取15亩烟叶种植指标,每年创收七、八万;申请危房改造政策,把旧房子修葺一新;申报雨露计划,一笔笔助学金圆了孙子求学梦。“孙子考上中南民大,我主动申请退出低保,一家子有希望了。”龙发国指着门楹上“金榜题名”字眼的红对联,笑容爬上了眉梢。
用一片烟叶孵活一个“金色产业”,“烟叶支书”龙祈臣20年坚持做这一件事。141户农户、1429亩烟叶、500余万收入,从摊派烟叶种植指标到烟农主动争取指标,烟叶唱响了脱贫主角戏。
指导养猪技术
从种植到养殖,龙祈臣巧借产业扶贫这颗棋子引发棋盘效应。“今年我可出栏四五十头生猪,销售八万斤白酒,收入十几万应该不成问题。”不到一年时间,一栋标准化猪栏、一个现代化酿酒作坊投产,三组村民黎运生走出了一条“包谷酿酒+酒糟养猪”的循环路子。黎运生的创业速度,是龙祈臣蹲点争取政策、跑手续、搞协调换来的。如今,全村连片栽种100亩辣椒、饲养138只商品羊138只、光伏电站发电15万度……在一张产业版图下,龙祈臣用暖心连接了群众小康路。
一次干戈一场巧解 让暖情融化群众“淤结”
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龙祈臣把群众工作这篇大文章落脚点放在细处、小处上。“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打群众的马虎眼,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在处理群众矛盾纠纷上,龙祈臣认为,用感情倾听、真情化解才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黄金法则”。
“你们扶贫就只填了几张表,都是走走形势罢了,我看没动什么真格。”贫困户向子军是一名孤儿,和驻村“尖刀班”成员闹上了别扭,经常会找上门理论一番。龙祈臣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登门走访、倾听诉求,和“尖刀班”成员一道找症结、找出路,引导种植辣椒1.5亩,纳入护林员行列,每年可拿工资4000元,生活之变让向子军态度也来了个大转弯,和“尖刀班”成员由“冤家”变成了亲戚,一场干戈化为了玉帛。
打理烟田
换个位置来看问题,多站在群众的角度看待和解决矛盾,龙祈臣说,群众的合理诉求就是调解纠纷矛盾的磨心和轴心。老年人王某和儿子在赡养问题上争执不休,儿子条件好,父亲却住土坯房生活无着落,龙祈臣主动当上了“说客”,从爱老敬老传统美德到赡养法律法规,现场给王某儿子上了一堂课,最终王某儿子羞愧不已,同意好好赡养年老的父亲。
“没有教不好的群众,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低不下来的架子,俯下身子听、看、调解,一切恩怨都会巧妙化解。”虽身患肢体、视力残疾,哪里有纠葛,哪里就有龙祈臣的身影,被群众冠名“铁齿铜牙”的他也收获了一张成绩单:西坪村连续蝉联无报警、无信访、无矛盾纠纷上交的“三无村”。
建设集中供水水池
一次干戈一场巧解,在群众工作的一线,龙祈臣让暖情融化了群众“淤结”,疏通了一条西坪村发展康庄大道:硬化19公里公路、90%农户通水泥路、4G网络全覆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如今走进西坪村,处处是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的火热现场,这正是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主动支持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