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向园梦 田智松
葡萄剪枝
“现在葡萄虽然都已经摘了,但葡萄藤要修剪,这样来年的葡萄才能长好。”10月10日,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三组村民向群在院子葡萄架下,精心护理自家的葡萄园。
今年63岁的向群曾是一名空军伞兵,有过5年的军旅生涯,1978年3月转业回村后,买了一辆东风牌大货车,跑起了运输,靠着自己的勤奋上进,把小日子过得充实红火。
然而,2005年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回忆着那年的情景,向群仍心有余悸,“当时右前臂粉碎性骨折,右腿股骨颈粉碎性骨折,到现在还钉着钢钉。”受伤后他整整躺了三个月,出院后的三、四年时间都需要家人照顾,根本无法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
一方面要供子女上学,一方面要支付大量医药费,向群一家陷入了十分窘迫的境地。但坚强、勤劳的向群不甘于向穷困低头。“因为摔伤,基本上就是残疾了,简单的生活起居对我来说就很困难,想着以后不能只靠子女、政府扶持,还要自谋个生活的门道。我就想着种点葡萄、蔬菜,尽自己所能,做点什么。”
2008年,当身体稍微好转后,向群便将门前原有的小葡萄园进行了改造,向亲戚朋友凑了3000元本钱,搭起了100余平米的葡萄棚架,开始钻研葡萄种植技术,右手使不上力,就锻炼着用左手。
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在向群看来,葡萄种植没多少技术含量,但一开始他就吃尽了苦头。“本想着立好水泥桩,搭个架子就能种出好葡萄。但结果种出来的葡萄既不好看也不好吃。”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好几年下来,向群的庭院葡萄都挂果稀疏。向群意识到,自己虽然当了大半辈子农民,但在种葡萄上还是门外汉,要想种出产量高、品质好的葡萄,光能吃苦还不行,必须得学好技术。
他辗转向经验丰富的葡萄种植户请教,并自费到建始学习关口葡萄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聘请技术员到家现场指导。经过不断钻研、改进,效果十分明显,葡萄病害少了。现在,向群种出来的葡萄不仅好看好吃,闻起来也十分香甜。
2015年,为让葡萄果变成“富果”,让绿色、原生态水果卖出好价钱,向群投资3万元为葡萄园搭建水泥钢构架、铺设防虫网,并申请注册了“绿玫瑰葡萄”商标,走出一条品牌化路子。
挖坑追肥
在葡萄种植中,向群牢牢恪守一条底线:不使用激素和农药。厂家代表们曾多次为他推荐农药、激素,甚至免费送一批试用,他都没有接受。“我要种的是不沾农药、无公害的葡萄!”向群信誓旦旦。
历经多年的精心培育和管护,如今,向群的院子爬满了葡萄藤,葡萄伸出的一根根青藤四处蔓延,上有蓝天白云、下有叶影荫凉,整个院落显得生机勃勃。
看着自己精心呵护的葡萄园,向群的笑容堆满了整个脸颊。“现在一串就有斤把重,值七块多钱,比种田划算得多。可别小看这个葡萄园,今年产了4000余斤葡萄,卖了3万多呢,主要是县城市民上门订购、采摘。”向群炫耀着自己的成果。
“收益很好,人尝到甜头了,信心就更足了。这赚了钱,我还要继续改良我的园子,葡萄也像人一样,给它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它才肯长,也才能得收益。”向群一边为葡萄追肥一边说道。现如今,向群不仅有了自己的葡萄园,还把自家2亩农田改成了绿荫葱葱的苗圃基地,栽种了3000株红豆杉、500株红杜鹃、300株八角树,套种了白桃和空心李,在这座“绿色银行”中坐收生态红利。
苗圃基地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