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瑞勇
书法创作
一字一人生,一笔一世界。用一支毛笔,在笔墨丹青中寻找诗意栖息地。
挽袖、提笔、运笔、转笔、收笔……在书桌上,一连串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动作,书法爱好者田玉章把毛笔玩转得有韵有味,蘸墨、刮墨,一个个圆润饱满、个性洒脱的毛笔字附带浓郁墨香跃然纸上,飞扬着田玉章刚柔相济的书法精神。
起:八岁时用毛刷写墙面标语 有“神童”之称
恋上一支笔,似乎是天生的注定。1966年,田玉章出生在巴东县野三关镇堰塘湾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田祚亮在供销社上班,田玉章从小跟随在家务农的母亲一起生活。刚5岁时,读学前班的田玉章接过启蒙老师田恒国递来的一只毛笔,瞬间爱不释手。
“这孩子不一样,对书法肯定有着一定的天赋。”这是田恒国的第六感判断。书法课上,大手紧握着小手在白纸上轻轻点画,汉字的遒劲、阳刚、线条美让田玉章彻底沉醉,成了一个文字迷。放学时,田玉章时常跟父亲走亲串友,门楹上的对联总会吸引他驻足临摹许久,有时甚至着迷忘了形。
整理作品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期,一张纸、一支笔都是奢侈品。对于田玉章,练字也成了奢侈的享受。
独处时,田玉章想出了一个权益妙策,手持石头或木棒,翻开藏在脑中偷偷临摹来的运笔、结体、布局,在沙地、石头上一笔一划练习,或者干脆紧捏大拇指和食指,在脑中用臆想练习书法,尝试一把妙趣十足的“意临”。
一把刷子、一盆石灰水,年仅8岁的田玉章,动作娴熟地在村子显眼位置的房屋墙面上,刷写大气、灵动的广告标语,乡亲们无不伸出大拇指点赞,称他为“神童”。
转:15年练笔15年封笔 一波一折终修正果
2018年9月12日,田玉章收到一份从首都北京寄来的“厚礼”:北京市启功艺术研究会会员证书。入选2014年中国当代书画500强、代表作品《沁园春•雪》被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书法展收藏、小楷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一个个荣誉光环的背后,是十年风雨中墨水浸染、涤荡的书法蜕变。
人学字,字度人,田玉章对书法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一度时间,我一连几个星期不出门,把自己关在屋里静静练字。”师承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书法笔风,兼收唐朝董其昌经典楷体的工整严谨结构,并蓄颜体、柳体干净、柔美之精髓,登门拜访启功大师,求得了“在传统中学经典、在经典中学创新、在自己笔下创新”的书法秘诀,领悟了“启功体”的经典书法真谛。
收获证书
1980年到1995年,闭关练笔15年,田玉章的书法造诣可谓独标奇绝、浑朴有力,字体新秀“玉章体”别具个性:内紧外收、内收外放、重横多横分长短、重撇多撇各异向。虽未练尽十八缸水,田玉章也练完了上万张纸张,写坏了十几支毛笔,他深知“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练功之清苦。
练笔,也有过割爱弃笔,在残酷的生活现实逼迫下,田玉章在1996年至2010年的十五年时间里没有摸过文房四宝,而是选择置身于商海浪潮中,在城区开了一家汽车修配厂,历经一番艰难打拼,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中央电视台迎新春书法大展征集开始啦!”2011年临近春节,空闲时看电视打发时间, 田玉章无意看到了几个征稿的闪眼字体。就在截稿前一天,田玉章提起久违的毛笔挥毫写下了“松涛”两个字,刚投递到组委会,顿时从3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书法频道第二期栏目播出。一前一后两个15年,田玉章一波一折的转承启合中,从恋爱、练笔、弃笔再到重拾弃笔,终修书法真果。
合:传递翰墨薪火 匠心传承书法真功夫
“写字要心平气和,笔势要气息贯通,顿笔要轻重灵活,下笔的每一笔做到有快有慢,让每笔呼应、连贯一体。”在书法工作室,田玉章一笔一划地指导弟子马天峰。刚刚入手学习书法不到四个月,有一定书法功底的马天峰,已能轻松驾驭手中的毛笔。
在信息化的时代下,电脑、手机普及,人们几乎成了科技的“奴隶”,键盘敲字、屏幕点字替代了手写。“别让‘数码时代失写症’祸害我们的下一代,手写才有仪式感。”当写字快成了一种纪念时,作为书法工匠的田玉章开始琢磨在书法传承上做点文章,用匠心传承书法真功夫。
指导弟子
“字如其人,记住人的第一印象是五官,第二印象就是一手好字了。”在带徒弟的第一堂课上,田玉章告诫弟子要做到思想正、品行正、姿势正,字才会正。从端正做人到端正写字,田玉章用“正”字引领弟子的书法内外兼修。
如今,在田玉章的妙笔启迪下,已收下了200名得意门生,其中不乏从重庆、山东、江西慕名前来求经的,均学有所成。“但愿翰墨这把薪火不灭,代代相传下去,把祖宗留下的好宝贝守住。”在田玉章熏陶教育下,在上海工作的儿子田健也写得一手好钢笔字,他笑称“书法不光要传承,还要遗传”。
笔下生风“写”人生,田玉章用一支笔书写了四十载春秋。手捧着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启功书友会会员等一大堆证书,田玉章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书写经典,传承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