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喜:折腾出来的“桃园梦”(图)

2017-10-20 15:13   长江巴东网  
记者 付瑞勇



对冬桃进行管理


  10月17日,秋雨绵绵,田野秋收剧场已谢幕。在巴东县溪丘湾乡火炮山村,一棵棵冬桃树上,仍零零星星挂着一些未摘的红红冬桃,构成另一番丰收景象。

  一支笔在纸上哗哗写着,手指在计算器上轻点,很快弹出一串数据:冬桃3000斤,4.5万元。这是10月上半月冬桃的销售业绩。“终于见成果了,搞果木经济还真有个搞头。”和桃树“纠缠”了五个春秋后,桃园主人胡庆喜的“绿色存折”终于有了利息。

   “越努力,越幸运。”小学语文老师的一句口头禅,成了胡庆喜的座右铭,他也成了一个不“安分”的人。18岁那年,在当时《鄂西报》上看到一则种太子参致富的报道后,他头皮一热,拿出全部积蓄600元,从建始引进种子开始试水一把。

  600元换回2两种子,播到田里两、三个月也没见发一个芽,沸腾的心立马浇了个透心凉。“做事就要四平八稳,别想一口气吃个胖子。”父亲胡宗波给胡庆喜上了个“紧箍咒”:默守陈规。

  胡庆喜偏偏不信这个邪,他相信“越折腾,越有可能接近成功。”在老家种了四五年地,胡庆喜还是决定再赌一把。2008年,他从亲朋好友筹借到一笔钱,在溪丘湾集镇开了一家服装店。自己在外调货跑腿,妻子在门店当导购,这家夫妻店很快火了起来。

  还清了债务,赚到了第一桶金,胡庆喜尝到了“折腾”带来的甜滋味。令胡庆喜意想不到的是,2012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他回老家照顾父亲起居,留下妻子一人看守服装店。

  习惯了生意场上的忙忙碌碌,突然闲下来让胡庆喜有些无所适从。一次偶然,他在央视七套农业频道上看到了种植冬桃致富的创业故事,瞬间复活了那根麻木的创业神经。老家闲置土地多,种冬桃有先天条件,他很快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

  满以为妻子会举手赞成,却等来了“小心吃不完兜着走”的一句冷言。抛开妻子的反对声音,胡庆喜开始自己的秘密行动:借口外出到河北邯郸学习冬桃种植技术和经验,自掏腰包5000元,购置了300棵冬桃幼苗。

  挖坑、栽苗、培土,胡庆喜不动声色地把树苗栽到地里。一棵棵幼苗很快绿意焕发,如同呵护婴儿一般,胡庆喜每天都要在冬桃幼苗行间转一圈。

  “只希望一棵棵树苗快快长高,到时给媳妇儿一个特大惊喜。”胡庆喜从未露出半点蛛丝马迹。但一个意外发生了,在一个炎热夏天,胡庆喜中午给幼苗施肥,晚上却下了一场暴雨,第二天太阳火辣暴晒,一下子烧死了70棵,他的愁容迅速盖满了整个脸颊。

  聪明的妻子猜透了胡庆喜的小心思,悄悄在网上购买了冬桃种植书籍。拿到书本的胡庆喜,除了感动,更多的是行动。看书、上网、请教专家,胡庆喜很快由技术盲变成了技术通。叶子卷缩了、穿孔了、有白粉……如一个门诊医生一样,他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病。

  经过三年时间的精心培育,几厘米的幼苗增高到两三米,冬桃种植面积也增至30余亩。“我想种的是最‘干净’的冬桃,不洒一滴一颗农药化肥,全靠一双手来打理。”每年雇佣工人人工锄草三、四次,自己还顶着烈日亲手为冬桃果实套袋,妻子笑话他都晒成了“黑泥鳅”。

  “都是沾了庆喜的光,在家门口干活,还能挣点生活费,真不错!”周继荣是胡庆喜冬桃园的一名工人,锄了8天草,领到了800元工资。和周继荣一样,有7名留守妇女成了冬桃的带薪“护理员”。

  租赁乡亲们的闲置农田,吸纳乡亲们上班挣工资,胡庆喜计划把冬桃培育成火炮山村的“脱贫果”。目前,他创办了映霜红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火炮山红桃商标,并搭乘“互联网+”快车,借助网店、微店等媒介进行推广和销售。

  10月1日,冬桃园正式开园采摘,一个个硕大红润的冬桃美煞了游客的眼。“自己用双手采摘到的桃子,真甜!今天亲身体验了摘桃的全过程,很让人回味留恋。”来自县城的小学生刘晓莉在父母的带领下,在桃园中陶醉了一番,并表示要写下一篇摘桃日记。

  摘桃、品桃、拍照,冬桃园俨然成了一个水果主题乐园。胡庆喜早已打好了“如意算盘”:修好了一栋两层小洋房,开办农家乐,让客人有水果吃,还要有特色农家饭吃,在桃园来一场“不负舌尖不负卿”的采摘游。

  “明年30亩冬桃可以丰产,若风调雨顺的话,每亩均产5000斤,收入可达六七十万元。在村子里,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正争相入社种桃呢。”如今,火炮山正日渐演变成“花果山”,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村民们将共同怀揣这个“桃园梦”,追逐一场脱贫接力赛。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