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网络电视消息(一周播报):一个村子要发展,仅仅靠政策、靠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打造鲜花带、修观景台、整修公路、成立农民艺术团,这里的干部群众在半年的时间里,通过齐心协力,使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木龙垭村位于野三关镇西部,318国道穿村而过。沿318国道驱车入村,一进入木龙垭地界,道路两边的鲜花格外引人注目,没走多远,镌刻着“大美木龙”的观景台赫然出现在眼前。
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委会副主任 张爱军 :我们身后是四渡河大桥,我们峡谷下面有三四百只野生猕猴,我们对面有土家特色的夯土建筑,是值得外地游客驻足观看,流连忘返的一个地方。
木龙垭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然而,长期以来,该村都是养在深闺、世人不识,村里老百姓守着好山好水,却还是在过着靠天吃饭的穷日子。
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委会副主任 张爱军:所以说我们自行筹资,建起了两座观景台,25公里鲜花带,其目的,就是要让从318过道的周边的游客,有个地方停,有个地方看。
今年,木龙垭村在外的党员回乡开展“不忘初心”活动,与村干部一起商讨木龙垭村的发展大计,提出了发展旅游业和富硒产业的建议,让村干部们很受启发。大家紧紧围绕发展新木龙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并立下了“从我做起,建设新木龙”的誓言。
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委会副主任 张爱军:我们找回了最初入党的这个初心和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动当地的老百姓致富。
说干就干,木龙垭村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还有部分村民让出自家的田地,大家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打造鲜花带和观景台上,即使在最炎热的七八月份,大家也没有闲着。
今年84岁的老人谭支祥,老伴儿跟女儿都已去世多年。老人看到村里建设如火如荼,便提着工具上土、端土,两个月时间,没有掉过一天工。
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民 谭支祥:你赖得活,你要么不去,去了,我一想他们不在屋里,这么好的形势,又怕搞了我们多活几年可以看一看了。
国道鲜花带建成以后,恰逢天旱少雨,眼看着刚种下去的花种发不了芽,这让村民们很是着急。于是,家中有农用车的村民自发从河里拖水浇灌。
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民 谭传军:也免得这个花枯死了,看到还是有点儿可惜了,这样我们还是尽心尽责,还是搞一些水壶装水把花浇了一个多月。
观景台和鲜花带建成不到半年时间,效益就显现了。家住318国道边上的村民邓传翠,过去她家依托国道之便,卖点土特产,生意很是红火。后来恩施开通了高速公路和铁路后,生意一下子清淡起来,丈夫跟儿子只能出门打工。而自从观景台修好以后,来这里游玩的人多了起来,购买她家土特产的也不少。
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民 邓传翠:现在村里修的这个观景台,对我们这个老百姓有蛮大的利益,我们有农产品都变成大钱,我40个柿饼可以卖120块钱。
六组是木龙垭村相对比较偏远的地方,为了不在全村发展中拖后腿,近50户村民筹集资金1万多元,打造“桃花岛”。目前1000株桃树已经种植到位。
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民 谭支学:在整个村的大的发展形势下,我们也要跟着把我们这个组打造好,带动老百姓发家致富。
通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木龙垭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接下来,该村又在发展产业上做文章。围绕“富硒”二字,成立了富硒土豆、富硒有机大米、富硒木瓜药材专业合作社。
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委会副主任 张爱军:对于做为一个基层干部来讲,我们以后了,就尽最大的努力,尽最大的能力,把我们全村老百姓,带往一条致富的道路上,我们才对得起他们对我们的一系列的牺牲。
(记者 黄森林 编辑 谭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