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谭健魁
“咯咯咯……”10月28日清晨,家住巴东县溪丘湾乡狮子垭村6组的向继刚照常起了个大早,习惯性打开鸡舍栅栏门。瞬间,土鸡们一溜烟儿钻进小树林。近处清新别致的小洋房,远处平湖、绿水、青山,宛如置身“水上别墅”。而这如梦如幻的一幕,向继刚做梦都做了三十几年。
13岁时,母亲离开了人世;16岁时,父亲双眼失明;18岁时,伐木、背木材挣点苦力钱。向继刚信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可以穷,但不可志短。他信了,所以他撑起了顶梁柱。
没有一件起眼的家具,甚至连一个完好的饭碗都没有,1996年,向继刚和妻子宋秀翠结婚,“一穷二白”就是他对爱情的表白。“当时连衣服就没给我买一件,我还给他买了一件呢。”宋秀翠经常调侃向继刚那些囧事。刚成家时连失明父亲都养不起,索性寄养到姐姐家里,每当谈及至此,向继刚惭愧不已。
喂食土鸡
1.5元、5元、10元、100元……向继刚打工这些年,工资一年一年往上窜。大儿子上了高中、小儿子也上了小学,拼尽了血汗,日子还是转不动。“你看老家山水好,咱们就靠山水吃饭。”2008年,向继刚迎合了妻子“请柬”,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搏一把。
不是种田,就是养猪,这是庄稼人的“老本行”。粮食卖不出好价钱,猪价涨跌不定风险大,向继刚起初也是一头雾水。“养猪吧,这些年我也攒下了不少经验,少走些弯路。”妻子说完眼里透着自信,向继刚心里有了谱。很快,他建好了一栋宽敞、明亮的猪舍,引进了10头生猪。
能吃、能喝,还好动,猪仔长得白白胖胖的,这可乐坏了这对夫妻。偶然一天,生猪食欲不振,请来了兽医打针也未见好转,10头猪死了9头。快到手的2万成了泡影,两个孩子学费也没了着落,向继刚一夜头发白了数根。这个失败阴影,很长一段时间都笼罩在他心里。
“我们还年轻,还有机会,别被一时失败和困难吓倒了。”宋秀翠一边给丈夫打气,一边讨论如何“起死回生”。痛定思痛后,向继刚深深明白:吃亏就亏在没技术上。
越害怕失败,失败就来得越快,向继刚偏偏不信这个邪。2015年,向继刚申请到了5万元创业贷款,既然做不好称职的猪倌,就搞一点小本养殖,花2万多元买了蜂种,分养到30多个蜂箱中。
养蜂
一连栽了很多跟头,“甜蜜”事业又开始起步了,可向继刚并没尝到甜滋味。几年前的悲惨一幕又发生了,不同蜂箱间蜜蜂相互撕咬,蜂箱外死掉的蜜蜂盖了一层又一层,这场“蜜蜂大战”绞痛了向继刚的心。
不扫“技术盲”,创业路上盲区就不会消除,向继刚迅速到集镇购买了养蜂书籍,下狠心恶补养殖技术。“这个老向学习劲儿热乎得很,看样子动真格了。”村支部副书记向涛专门从村图书室挑选技术书,给向继刚送上了门。
技术在一天天积累,养蜂技术盲点也渐渐浮出水面,向继刚找到了真相:当时正值初秋时节,蜜源出现了青黄不接,强势蜜蜂乘势攻入弱势蜜蜂蜂箱,开始了掠夺蜂蜜的侵略扩张。一时间,向继刚茅塞顿开,“导火索”就在蜜源上。
从书本上找答案,向继刚“按图索骥”。其实,挑起蜜蜂大战事端者就是蜂王,有时一个蜂箱窜入多只蜂王,不同蜂王旗下的蜂群拉锯战越演越烈。循着“一山不容二虎”这个理儿,向继刚按每个蜂箱只留一个蜂王,剔除了余下蜂王,蜂蜜大战很快平息了。
出售蜂蜜
如今,向继刚成了一个养蜂行家,蜂箱一下增至50多箱。四季有花的平阳坝,也酿造了菜花蜜、柑橘花蜜、槐花蜜等五花八门的蜂蜜。今年,他已销售近200多斤,揽入腰包1万多元。他还萌生了一个想法:免费给邻近困难家庭提供蜂种,共同走上甜蜜小康路。
有了技术,腰杆子挺起来了,向继刚也变成一个爱“折腾”的人。在他心里,养鸡、养蜂异曲同工,引进了1000多只土鸡,土鸡白天在河边、树林、草丛间觅食,晚上成群回到鸡舍,在荒野外成长的土鸡,只只体格健壮。
有鸡鸣,有蜜蜂嘤嘤,门前有平湖清水、鱼儿跳跃、山水倒影,好一派“世外桃源”风情。向继刚又开始动了心思,自己出资把门前连接公路铺成了水泥路,把自家洋房修葺一新,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套房,一个名叫"平湖农家乐"的家庭小旅馆诞生了,吃农家饭、钓鱼、夜宿农家等成了这里独特的体验。
蔬菜是妻子宋秀翠从菜园采摘的,土鸡可到树林里捉,鱼儿可到水中钓,丈夫找菜、妻子做菜,吃的是新鲜,玩的就是土味,向继刚和妻子成了农家乐的“夫妻档”。10月22日,向继刚的农家乐一下来了10多个钓鱼者,一人吃住一天就是100元。
河上捕鱼
轻松吃上了“山水饭”,向继刚的高兴劲儿蹦出了脑门。更令他惊喜的是,客人吃了农家菜还不够,还买走了土鸡和蜂蜜,甚至带来了不少新客。昔日深闺“山珍”,如今俏销宜昌、兴山和巫山等县市。
爬出穷窝难,回到穷窝容易,不可“坐井观天”,向继刚又有了新打算:玩转微信朋友圈,借“网”为土鸡和蜂蜜打广告;申请一个蜂蜜商标,把养蜂这个甜蜜事业做得有滋有味。明年,向继刚这个“拼命三郎”计划再搏一把:养鸡3000只、养蜂130箱,用勤劳和拼搏彻底端掉“穷窝”。